怒江州人民政府

关于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2040046号的答复

浏览:0  来源:怒江州农业农村局 作者:  语音阅读正文


索引号
01527926X-2024-246639
发文机构
怒江州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文      号
公开日期
2024-07-09 15:57:43

李光华代表:

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怒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州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做活怒江峡谷“土特产”文章,打造区域发展“金名片”》的建议(第12040046号),交由州农业农村局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的答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去年以来,在全国、省、州各级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构建“1+3+10”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体系决策部署,在“土”里挖掘资源、“特”上做强优势、“产”上集群延链,着力打造了怒江草果、精品咖啡、特色小浆果、道地中药材、特色畜禽等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后发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了乡村特色产业由资源型“小特产”向富民型“大产业”转变步伐,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挖“土”资源,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已实现“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草果面积破百万亩大关、达到111万亩;常年蔬菜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在园水果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生态茶叶面积6.5万亩;中药材面积保持在13万亩以上;咖啡面积已近2万亩;大小牲畜存栏98万头、出栏93万头。通过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一些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已达到了领先水平。

(二)发挥“特”优势,主导产业地位不断彰显。围绕四县(市)特色产业分布特点,以规划引领产业布局,拟定了怒江大峡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等3个园区规划,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重点打造了泸水高黎贡山猪+(咖啡)、福贡草果+(茶叶)、贡山草果+(蜜蜂)、兰坪小浆果+(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一是做大草果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11.4万亩,较2015年末(脱贫攻坚前)增44.59万亩,实现鲜果产量近5万吨,综合产值15亿元。二是做强浆果产业。兰坪县充分发挥小浆果(车厘子、蓝莓、草莓等)种植环境优、成果质量高、错峰产出的三大优势,已建成9460亩集矮化密植、水肥一体、避雨栽培为一体的小浆果绿色生产基地,同时,以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配套建成了含分拣包装、IQF冻果加工生产线、仓储保鲜、冷链储运为一体的分拣加工工厂。三是做优茶叶产业。全州茶叶种植面积6.36万亩,采摘面积4.5万亩,每年干毛茶产量为800多吨,2023年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295万元)。先后培育了“老姆登”“怒舅山”“石月红”“亚朵”等近20个茶叶品牌,其中“老姆登茶”是我州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产品。四是做精咖啡产业。目前全州咖啡种植面积2万亩,虽然种植规模仅占全省的1%左右,但铁皮卡、波邦、瑰夏等精品咖啡种植面积达1.05万亩,精品咖啡占比52.5%,居全省首位,先后引进了中咖、景兰、比顿等行业领军企业,培育了怒江粒述、啊客哆咪、玉光农林等一批本土优势咖啡企业。

(三)延伸“产”链条,产业发展短板不断补齐。围绕《怒江州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1+8”重点产业提档升级,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全力推进草果、咖啡、中药材、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延链补链强链,通过“内培外引”相结合,全州培育农业企业1971户,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21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持续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州县级龙头企业覆盖83%以上的行政村。积极引进了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贡山县成功实现了省级龙头企业覆盖,引进广东望家欢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兰坪县、云南白药集团落户香料产业园,实现了国家级龙头企业业务覆盖。

(四)打造“亮”品牌,品牌创建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我们聚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创响了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截至目前,全州共81个产品“有机产品”证书;2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兰坪县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获评“云药之乡”;福贡县(草果)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示范创建;“雪黎草果”“昂可达草果”先后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老姆登茶成为怒江首个申报成功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同时获评2023年“绿色云品”区域公共品牌;福贡县石月红生产的绿茶和白茶在16届茶博会上获评“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云茶产品”。“贡山蜂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峡谷优果”牌草果、“阿克比2020”咖啡等两个产品5家企业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粒述咖啡获得云南省首批“十大精品咖啡庄园”称号,通过品牌打造进一步提升了怒江农特产品知名度。

(五)制定“强”举措,营商服务环境不断优化。相继出台了怒江草果、精品咖啡、优质中药材、特色果蔬、茶叶、淡水渔业、生猪、牛羊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为确保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和“1+8”重点产业建设落地落实,州级层面还制定出台了《怒江州草果产业提质增效奖补办法(暂行)》《怒江州关于推动精品咖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指导各县(市)研究制定了《支持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奖补办法(试行)》。同时,通过建立和执行“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一个配套支持政策、一批重点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定期调度机制),严格执行“三法三化”工作法,实现行动计划科学引领、工作专班服务推动、专家团队智力支持、龙头企业引擎带动、规模基地集群示范、调度研判统筹保障的工作格局,促进“土特产”文章助推怒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做活“融”字诀,乡村发展动能不断提升。围绕3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紧扣草果、咖啡、特色畜禽、中药材、果蔬、茶叶、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工作。一是结合村镇产业发展特点,聚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示范创建,独龙江乡孔当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老窝镇火腿、马吉乡草果、银坡村重楼、达普洛村茶叶等4个村镇获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河村休闲农业、河西乡中药材等18个村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马吉村草果、大练地咖啡等172个村获评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二是围绕“千万工程”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向省厅积极推介申报了“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22条,其中:国家级线路1条、省级线路12条、州市级线路8条、县市区级1条。全力推动农村产业从传统种植养殖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加工采摘三产融合新发展模式转变,促进特色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

当然,在看到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后发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正如李代表所言,怒江农业仍然是一个十分弱势的产业,农业和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落后,农业产业化建设仍然缓慢。突出表现为:一是产量低规模小。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传统农业比重较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基本上还是农户小生产,产业拢不成拳头,形不成规模,与大市场的背景需求脱节。二是产品加工能力弱。种植业、畜牧产业链条短,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许多农产品都是初级产品,作为原料出售,好东西卖不了好价格,影响农民的增收。三是没有形成品牌。全州农产品品牌发展缺乏规划引领,农业标准化生产滞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和“三品”认证的农产品商品数量太少,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没有完全走出去,好产品没有及时推销出去。四是营销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农业会展场次少,农业电子商务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还没有形成,农产品经销商和经纪人队伍薄弱,一些干部群众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还没有破除,流通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流通网络和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围绕州委、州政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思路,通过“资源禀赋”“政策加持”双轮驱动,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工作要求,深挖“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严格落实好《怒江州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抓好的8大重点特色产业,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一是抓规划引领。围绕怒江大峡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兰坪县澜沧江干热河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兰坪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园区规划,结合“一县一业”重点产业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一批集优势产业生产和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带,打造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二是抓科技赋能。充分抓住中国热科院、云南农大、华南农大、云南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和相关院士团队支持怒江和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机遇,重点开展以草果、咖啡、茶叶、小浆果、中药材、特色畜禽为代表的延伸产品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开展竹叶菜野生驯化和6大特色畜禽研发。三是抓主体培育。认真落实各项涉农惠企政策,坚持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努力实现福贡县省级龙头企业全覆盖,着力培育符合申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至2户,并在近两年内实现行政村州级龙头企业全覆盖。继续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四是抓品牌创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好农业品牌的培育、整合、保护和推介工作,集中力量打造“大怒江”系列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品牌,争创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创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要运用和掌握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行业标准,着力培育打造高黎贡山猪、独龙牛、绒毛鸡、独龙鸡、怒江草果、老窝火腿、老姆登茶、贡山山药、贡山黑松露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五是抓农村电商。要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特色农业产业为抓手,以拓宽怒江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为目标,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互联网+土特产”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和要素倾斜力度,制定出台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财政、税收、融资、土地、人才等要素向电子商务产业倾斜,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六是抓融合发展。聚焦30个农文旅示范村建设,将乡村旅游与“千万工程”建设高度融合,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景观、乡风民俗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努力将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景点,将田野打造成为景区,促进农业功能由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功能,向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转变,拓展更加广阔的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再次感谢您对怒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关心、关注,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如既往地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怒江州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熊志华,139886838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