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人民政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本级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浏览:0  来源: 作者:  语音阅读正文


索引号
015279120-2008-01502
发文机构
怒江州财政局
公开目录
预决算公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      号
发文日期
2008-09-22 09:09:09

 关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2006年州本级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2007626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怒江州财政局局长  和冬梅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2006年州本级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州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06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财政、税务及各有关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州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全州经济社会较好较快发展的形势下,州本级财政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改革有了创新突破,超额完成了州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州本级财政收支目标和任务。

(一)财政收支任务完成情况

州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州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608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00万元,上划所得税收入1680万元。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初预算13654万元。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州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8643万元,为预算的142.15%,比上年增收3363万元,增长63.6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61万元,为预算的153.66%,比上年增收2803万元,增长70.82%;上划所得税收入1882万元,为预算的112.02%,比上年增长42.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641万元,为预算的231.73%,比上年增支10244万元,增长47.88%。(州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情况详见附表)

基金收入1147万元,比上年增收1090万元,增长1912.28%。基金支出541万元比上年增支313万元,增长137.28%

(二)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61万元,两税和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671万元,原体制补助3675万元,专项补助8076万元,转移支付补助9785万元,预算划转补助11万元,其他补助1491万元,下级上解收入4480万元,上年专项结转4164万元,州本级收入总计39114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641万元,上解支出283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902万元,增设周转金65万元,财政支出总计3389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223万元(其中:专款结余5172万元,净结余51万元)。

(三)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2006年州本级超收收入50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收2361万元,下级上解收入超收2726万元。经州政府研究,州人大常委会同意,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工作经费不足,并相应调整了支出预算。具体安排情况是:用于金六公路、州级行政中心、学校校舍、生态走廊及市政灯光工程等基本建设支出2990万元,调资和增发烤火费支出376万元,公安和边防部队支出85万元,弥补机关经费和事业经费不足410万元,补助县级财力支出60万元,罚没收入及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返还支出153万元;结转2007年调资支出441万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教育专项配套300万元、公检法及卫生等部门项目专款172万元。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6年州本级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怒政发〔2005231号)要求,在州本级74个部门108个单位全面开展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坚持“预算内外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公开公平、科学规范,创新办法、简化程序、保证重点”的原则,在兼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统一编报口径和定员定额标准的基础上,电算化编制与手工编制相结合,部门按要求编制,财政逐项审核汇总,认真细致地编制了部门预算。预算管理及执行中,财政部门坚持专项资金、专户资金、日常业务费用分类管理,严格按照行业归口和不同资金管理的要求,严格审核,严格把关,按进度拨款。部门预算的实施,进一步整合了财政资金,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促进了财政预算的公开、透明、规范管理。

(五)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加大对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支持。州委、州政府也积极带领财政及相关部门主动汇报和反映情况,争取上级支持。2006年,上级对我州的各种税返补助、体制补助、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等各项补助达108899万元,比上年增加27013万元,增长32.99%。州委、州政府和州财政局高度关注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一方面,上级下达的各种专项补助、体制补助和税返补助严格按照政策和项目要求,不折不扣地将上级各种补助资金安排到县级,安排到项目,做好项目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另一方面,上级下达没有明确资金投向和项目安排的各种转移支付资金,在综合考虑各级财力情况、财政困难程度、财政收支完成情况与预期情况的基础上,与州本级财政收入、县级上解收入统筹安排,确保全州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财政收支平衡,并把支出重点向县级特别是困难县倾斜安排,确保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2006年,在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上级各种补助安排到县级85190万元;州本级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补助县级支出1902万元。对县级补助分县安排情况是:贡山县10837万元,福贡县18861万元,泸水县26904万元,兰坪县30490万元。

(六)总预备费支出情况

州本级预算安排总预备费140万元。主要用于泸水县口蹄疫防治等行业管理费13万元,弥补机关经费和事业经费不足96万元,公安、卫生等部门支出31.5万元。各项支出均属于年初预算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支出和特殊开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总预备费开支的规定。

二、重点支出的安排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

2006年州本级重点支出主要是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适当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配套资金和前期费用。通过政府、财政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预算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一)坚持把保工资放在第一位,确保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增人增资支出全面兑现

一是把保工资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安排工资性支出,及时调度资金,按时拨付资金,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把改革规范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做好经费测算和上报争取工作,提出统筹安排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好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兑现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相应调整和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提高部分社会保障对象收入水平政策。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和优抚对象待遇等按政策予以适当调整,并已全面落实到位。2006年,州本级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支出9174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8.99%,比上年增支2146万元,增长30.79%

(二)突出加快发展,加大对经济建设支持力度

始终抓住发展这一要务,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调控经济运行中的引导作用。一是在保工资、保运转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投入基本建设资金8440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7.94%,比上年增支4716万元,增长126.64%。主要投向州级行政中心、江西生态走廊、民心工程、旅游开发、城市环保、六库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州府所在地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二是通过财政贴息和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积极筹集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本金5000万元,组建怒江州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搭建了融资平台。三是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认真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做好项目规划,积极向上汇报反映情况,努力支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一是及时足额兑现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特税及降低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确保了乡村两级政权正常运转,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大补贴政策实施力度,积极筹集资金,规范资金管理,认真落实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政策,激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三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长远发展。州本级农林水气支出1705万元,比上年增长93.75%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相结合,大力支持农业农村林、田、路、水、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切实推进四个“百万产业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带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确保资金直达学校,农村义务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五是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从机制上、制度上、资金上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缓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治病难的矛盾。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事业倾斜,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一是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支出2638万元,比上年增长38.62%,在重点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和教育经费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支持了重点学校校舍建设,促进了科教兴州。二是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支出1996万元,比上年增长8.77%。在集中支持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疫情防治和改善医疗条件的同时,推动了城乡公共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支持科技创新。科技支出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95%。在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的同时,规范管理,加大对农业科技支持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134万元,比上年增长23.66%。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五是及时拨付各种抗灾救灾资金。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91万元,支持了抗灾救灾,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六是加大公检法司和国防建设投入力度。投入公检法司、国防建设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231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1%,确保了边疆稳定。七是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支出367万元,比上年增长24.83%,重点支持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落实了积极地就业政策和就业资金管理制度,支持了企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了社会安定团结。

三、财政管理的主要措施

2006年,我们严格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要求,认真贯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定,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和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认真整改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措施,狠抓落实,规范管理。

   (一)健全和完善增收机制,确保了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双管齐下,既抓好现实收入,又挖掘潜在收入;既立足自身努力,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加快财政发展步伐。一是努力促进税收稳步增长。一方面,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强化税收征管,认真落实收入进度跟踪考核制度,严格税收征收纪律,调动各部门依法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抓住大矿开发、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机遇,积极向上反映和争取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重点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巩固增收基础,培植新增税源,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对地方经济建设的贡献力度。二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在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同时,努力推进预算外收入管理向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逐步转型,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将国有资本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入库,非税收入成为州本级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州本级非税收入4398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5.05%,比上年增收2634万元,增长149.32%。三是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增收,认真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努力发挥税费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支持矿、电等资源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扶持旅游业、生物经济等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使资源优势体现为经济增长优势,促进财政增收。

(二)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推进依法理财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的合规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一是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顺利推进,实现了新旧科目体系的平稳过渡,更加有利于人大和社会各界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二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在州级全面实行了部门预算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州级预算单位基础信息管理,合理确定了预算定员定额标准,进一步细化了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各单位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统一分配,统筹安排,增强了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和预算约束力,财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全面、准确。三是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快。预算编制、预算指标管理和预算执行系统建设取得新突破,核心业务系统推广应用稳步推进,制度建设、标准建设及网络安全建设不断加强,金财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财政信息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积极研究对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根据财政部、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成立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机构,部署行政事业资产清查工作,拟定管理办法,推进资产与预算管理、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三)牢固树立财政绩效观,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职能,规范财政管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内部资金监督管理制度,成立了财政绩效评价机构和投资评审机构,积极探索和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财政绩效管理迈出了新的步伐。二是按照打造节约型政府要求,积极倡导州级行政事业单位廉洁勤政管理,从部门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坚持严格控制人员增长、控制车辆支出、控制会议费和各种一般性支出。三是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化、制度化建设,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范围,对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四是高度重视支出进度问题,在确保资金适时调度、按时拨付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县支出进度的分析和督促管理,促进了财政支出的均衡化、效益化。五加大项目投资管理与控制力度。积极配合项目实施单位,主动投入各类项目和专款的全过程管理,从资金使用、资金管理、项目审批、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减少项目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六认真开展政府采购等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范围也逐步向服务领域拓展。七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内外管理相结合,建设和完善实时监控、分步核查、一支笔审批、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的全方位财政监督长效机制,财政监督效率不断提高。八是规范会计管理,不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管理,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提高会计行业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九是层层落实,逐级把关,按照新口径对全州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彻底的清理统计,为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06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财政改革取得创新突破财政预算平稳运行,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困难和财政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仍然难以逾越,主要体现在: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空间有限,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自给率低,收支矛盾突出,靠上级吃饭的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受财力的制约,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弱,宏观调控能力低,无力对县级财政困难给予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无更多的资金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主要靠上级支持,不可预见因素多,可用财力不能准确预测,预算编制准确性、全面性难于提高;部门预算管理基础工做比较薄弱,各部门执行预算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个别部门存在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财政监督、财政资金跟踪问效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一)狠抓财源建设,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经济不发展,财政难增收;财政不增收,各种矛盾和问题就难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两基地、一品牌”的战略目标,抢抓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西部大开发、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努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好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努力做好项目规划、项目管理、项目培训、项目筛选和项目储备工作,以规范的项目管理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打造资源与能源相结合,矿、电、旅游和生物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二是着力完善投融资扶持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推动优势资源开发的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培育一批机制健全、运转灵活、适应力强的中小企业群体。四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三农”投入,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业,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强化财政支出绩效意识,加强财政绩效管理,切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更多地把财政资金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刀刃”上,更好地发挥好财政资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二是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好稳健的财政政策,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机制,增强预算法定效力意识,强化预算管理,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三是全面推进财政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以改革促进财政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全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收入的管理,增强财政综合调控能力。五是强化支出管理,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和非生产性开支。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发挥好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七是财政支出重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防疫、教育、科技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倾斜,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八是不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正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三)注重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站在宏观的角度、整体的高度,按照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州、县、乡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充分考虑县、乡利益的基础上,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规范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州、县、乡的财权和事权,综合平衡县乡财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06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我们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超额完成了州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财政工作目标和任务。2007年近半年来,全州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好,财政运行平稳、执行情况较好。我们将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监督,规范管理,增收节支,努力推动怒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构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生态怒江做出更大的贡献。

 

包含附件

  • 2006年怒江.XLS [下载]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