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怒江州首个山地轨道机示范点项目在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火龙果基地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启用标志着泸水市农业生产运输告别人背马驮模式,正式迈向安全、高效的农机运输新阶段,这也是怒江州首个山地轨道机示范点。
科技赋能:山地运输破瓶颈
当天,技术人员着重对山地轨道机的汽油机动力、轨道材料型号、轨道壁厚、立柱间距、立柱管径和壁厚、混凝土桩基等进行实地测量和记录,查看了项目建设合同、材料清单等有关材料,确定5条山地轨道机项目通过终验,可以投入使用。据泸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张文顺介绍,该设备采用齿轮卡口轻型轨道与电动机车牵引技术,可实现在45度坡道安全载重运输,单次运载量达400公斤。
降本增效:半年省费十余万
该项目由泸水荣新火龙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先建后补”模式建设,政府按每米60元标准予以补贴。合作社理事长祝荣新算了一笔经济账:“一辆山地轨道车可以载重400公斤火龙果,我们现在种了500亩火龙果,丰收搬运的时候,一天就可以省7至8个人工。火龙果从6月份开始丰收,一直到12月份,半年时间,可以给合作社节省人工费10多万元。”现场测试显示,轨道机操作仅需前进、后退两档控制,即便满载状态下爬坡仍保持平稳运行。

示范引领:特色农业拓新径
泸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主任张文顺介绍,山地轨道机是一种专为山地、丘陵等山区地块设计的农机运输设备,适用于坡度45°以下的地块。通过铺设轻型轨道和电动机车牵引,实现重载爬坡、转弯等功能。“在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经济林果种植基地推广山地轨道机,可以解决传统人力或畜力运输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张文顺说。
作为怒江州首例山地轨道机应用示范工程,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峡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泸水市农业农村局表示,未来将结合地形特征与产业需求,在资金扶持、技术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计划扩大轨道机在中药材、特色果蔬等领域的覆盖范围,助推高山农业规模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