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人民政府

一季度怒江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万人

日期:2025-04-07 16:24:07  浏览:0  来源:怒江大峡谷网  语音阅读正文


“厂里包吃包住,生活很好,你不用担心。”3月中旬,怒江州福贡县在沪务工人员普燕堆在给母亲微信转账时,顺带说起自己在上海的务工情况。作为今年第一批赴沪务工人员,才上班两个月,普燕堆就收入了12000多元,给母亲转账一些,自己还存了一些。“在这边务工,只要肯吃苦、愿学习、够勤奋,一个月收入6000以上不成问题,企业还给交社保。”普燕堆自豪地说。

家门口的招聘会。刘彪 摄

普燕堆的务工故事,是我州众多外出务工人员的生动缩影。为进一步做好群众增收工作,我州持续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一把手”工程,紧紧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任务,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渠道,不断创新转移就业工作思路方法,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应转尽转。

务工人员代表通过“现身说法”方式推介劳务协作企业。陆娉婷 摄

抓好典型宣传,造“大声势”。开展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全州共培育劳务经纪人674名,切实发挥了劳务经纪人在农村劳动力与用工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典型引路法”,表扬一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优秀劳务经纪人、优秀返乡创业人员先进典型,邀请他们现场分享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带动更多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愿出去、敢出去、会出去”。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激发浓厚的创业激情和氛围,今年以来,全州通过“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扶持创业28人,发放创业贷款646万元。

州人社局负责人带队考察京东物流,并与怒江籍务工代表交流。陆娉婷 摄

抓好技能培训,拓“大渠道”。紧紧抓住春节前后农闲时节、务工人员返乡等黄金时机,突出就业需求导向、稳岗扩岗导向,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举办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成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企业稳岗扩岗、群众稳定就业。今年以来,全州参加职业技能培训430人次。同时,在全州所有村(社区)成立就业小分队,3200余名就业小分队队员每天进村入户,或通过微信群、村民大会、文体活动等平台,广泛宣传务工政策和岗位信息。人社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地考察,与用工企业对接就业岗位,详细了解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及生活保障等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劳务输出拓宽渠道。

建在社区的就业帮扶车间,让居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陆娉婷 摄

抓好对接协调,促“大转移”。坚持线上线下、省外省内相结合,多渠道收集优质岗位信息,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互动,集中推送一批州内企业和省外企业优质就业岗位信息,确保每一名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精准掌握就业岗位信息。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线下招聘和直播带岗活动40余场次,不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通过远程服务、送岗上门等方式,精准拓展就业服务新途径,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共提供州内外100余家企业1万余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

下车门,进厂门,开启新生活。陆娉婷 摄

抓好就业服务,巩固“大稳岗”。继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劳务协作对接,共建常态化互访对接机制,协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和用工企业,开展上规模、成批次、有组织的省外集中转移就业输送,提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直达企业、直达岗位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通过点对点集中输送5176人到省外就业,其中,上海市195人。在浦东新区、珠海市、义乌市、荆州市、慈溪市建立5个劳务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用工企业走访,帮助不适应岗位的怒江籍工友转岗调岗,使他们在更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无力外出、无业可扶、无法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通过州内市场主体、以工代赈项目、就业帮扶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吸纳就业。

一季度,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万人,其中省外就业5.0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月人均收入超5000元,部分人员月入过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